先敬罗衣后敬人

Viewed 4

“先敬罗衣后敬人”是一个来源于古代的俗语,意思是人们往往会先根据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来判断他,再决定是否尊敬他,反映出“以貌取人”的社会心理。


📜 典故出处:

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韩愈的《原毁》一文中的一句话:

“士大夫之族,曰先敬罗衣后敬人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:士大夫一族的人常常是先敬佩对方穿着光鲜的衣服,然后才敬重这个人本身。韩愈借此讽刺那些看重外表、忽略内在的人,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浮华和虚伪。


💬 词语拆解:

  • 罗衣:丝质的衣服,象征华丽、讲究的外表。
  • 敬人:尊敬这个人本身的品德或能力。

🧠 引申含义:

  1. 现实主义角度:在很多社交场合,人的外表和气质容易成为他人最先注意和判断的依据;
  2. 讽刺意义:讽刺社会上某些人“重表不重里”、“以貌取人”的虚伪风气;
  3. 礼仪教训:提醒人们既要注重外在仪表,也要注重内在修养。

🪞相关近义表达:

  • “人靠衣装,马靠鞍”
  • “佛要金装,人要衣装”
  • “先看门面,再看内涵”

image.png

0 Answers